- 二相别 → 二相別
- ﹝出析玄記﹞ 〔一、 自相別〕, 相即相狀。 謂如身是身自相, 於此身中, 有能造所造, 根塵各別故。 如受是受自相, 於此受中, 有苦受、 樂受、 不苦不樂受等各別故。 如心是心自相, 於此心中, 有眼等六識各別故。 如法是法自相, 於此法中, 有五陰、 十二入、 十八界不同故。 又如觀身以不淨為自相, 觀受以苦為自相, 觀心以無常為自相, 觀法以無我為自相, 故名自相別。 (身受心法即四念處。 身謂己身, 受謂領納諸事, 心謂第六識, 法謂善惡等法。 六識者, 眼識、 耳識、 鼻識、 舌識、 身識、 意識也。 五陰者, 色陰、 受陰、 想陰、 行陰、 識陰也。 十二入者, 眼入、 耳入、 鼻入、 舌入、 身入、 意入、 色入、 聲入、 香入、 味入、 觸入、 法入也。 十八界者, 眼界、 色界、 眼識界; 耳界、 聲界、 耳識界; 鼻界、 香界、 鼻識界; 舌界、 味界、 舌識界; 身界、 觸界、 身識界; 意界、 法界、 意識界也。 ) 〔二、 共相別〕, 謂但約苦、 空、 無常、 無我四種行相, 於身受心法上, 共有名為共相。 而言別者, 如觀身為苦時, 不能觀空、 無常、 無我; 乃至觀身為無我時, 不能觀苦、 空、 無常。 觀身既爾, 觀受心法行相亦然, 故名共相別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